close

 



房市產品大小坪數M化 是誰造的業?


住展房屋網 2012-09-19

 


 
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行政院主計處昨日發布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總報告,結果顯示,近十年新建的住宅中,小於18坪者比例升至15.4%,大於54坪者更升高到兩成以上(20.1%),雙創新高。此結果當然說明且佐證,近年房市產品(坪數)M型化,也就是兩極化加劇的實況;不過造成此現象的原因,官方說法竟避重就輕,只輕描淡寫地把『責任』歸於市場競爭法則或人口家庭趨勢,殊不知造業者就是執政者自己!

事實上,上述比例還是全台資料;如果看的是北台灣,甚或台北市單獨一區,情況肯定更加『嚴重』。根據住展企研室長期觀察,早在93、94年起,北市房市產品就開始出現M化;只不過,先浮現的是坪數縮小,95年後坪數趨大化現象才更明顯。而此一當下,正是北市房價近十年瘋狂飆漲的第一波段。

以市中心為例,扣除特殊地段,93年前後一般行情還約在30多萬/坪,外圍區域如內湖、南港、文山區,甚至還找得到25萬/坪以下價格。不過後來基於政策優惠房貸刺激、景氣復甦及各種題材炒作(最主要是土地原料減少,地主待價而沽)等因素,單價開始上漲。然而業者當時就很清楚,一般首購族薪資並沒有同步成長,購屋預算原地踏步,因此評估之下,開始把產品坪數縮小,一來藉以維持相等總價,不致失去基本客源,同時也可訴求小額投資客。

當然,後來單價愈漲愈高,就連10來坪的小坪數產品,加上個車位總價都上千萬;但客觀情勢沒有改善(購屋人預算仍沒增),因此業者乾脆把坪數規劃加乘加倍,改訴求換屋客,甚至金字塔頂端客層,網羅這些消費能力較高的人(當然還有貧富差距拉大之因素)。於是,近五年台北市小坪數產品,比例略下滑,只要基地條件允許,新產品動輒都是中大坪數,更別說是一般20到30坪產品。

住展企研室還發現,針對這些規劃上的『因應』,業者一直都有一套說詞,當然也包括現在主計處拿來搪塞的家庭成員減少、單身族增加等。但實際上,根本就是單價墊高,庶民經濟力原地踏步之下,業者不得不為之必然的『市場機制』!

試想,即便家庭成員減少或單身,如有足夠能力,誰不想為往後的成家立業打下基礎,添購足夠大小、堪多年使用的房子?屈就購買小房,實在是買不起,非不想或不為也!尤其根據住展企研室所見,近年不僅是新北市一線區,連北桃園都會區,都開始慢慢在複製這樣的趨勢!

庶民無以為繼,得『屈就』小房的窘境,或業者順應『市場趨勢』之所為,背後的核心因素,還不就是這十年來,台商大舉西進的同時,為政者未能引導本地產業成功轉型,執政效率低落,經濟遲滯,又缺少分配正義,導致有限的成長果實由少數人瓜分,貧富差距日益擴大,加上教育政策謬誤,綜合造成如今多數人薪資成長停滯、實質經濟力下滑,中產階級快速消失,接著產生大批不敢成家、生子的青貧族!房市近年產品坪數M型化,不過是上述惡性循環下的冰山一角!

 

 

 

鐵媽後言:

 

目前台灣的惡劣現象,都是源於產業西進、造成薪資低落而來,

 

政策的錯誤,比貪污還嚴重,國家政策被財團企業牽著鼻子走,

 

政府無法讓產業升級,迫使產業出走,根無法留台灣,難道要下一代遠離家鄉,出洋做台勞嗎?

 

父母孩子誰來照顧?我們全是受害者!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知足快樂的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